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涉及到的不僅是閱讀能力的培養,也牽動著學習者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眾多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社會文化素質。那么,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談幾點思考: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故事類文章時,可以先對故事細節、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問推斷歸納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系密切的若干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按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陶行知先生也說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這樣,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在課堂上是學生盲目地跟著老師跑,現在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閱讀奠定了基礎。
本文地址:/gzjy/293701.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