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小學生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下面這份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請為孩子收藏!
一年級習慣
二年級習慣
三年級習慣
四年級習慣
五六年級習慣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12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習慣養成要注意的幾點
要堅持
有家長留言說,給孩子建立習慣的過程中難以堅持。這讓我想起身邊很多的熟悉的場景。
一個小學生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每天早起鍛煉,結果某天晚上和家長一起看《中國好聲音》到11點多,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從此再也沒有進行過早鍛煉。
有很多愛美人士苦苦堅持數天晚間節食,結果一場好友聚會便自此守住餐桌回歸舊途,飽享口腹之欲卻事后自責不已……
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習慣從來不會消失,它蟄伏在大腦的基底核,當正確的暗示和獎賞出現時,它會再次出現。失憶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誘惑下進出迷宮,都是這個道理?!?/p>
寫下來
你的“習慣建立計劃”具體嗎?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嗎?
事實上,在習慣建立的過程中,“寫下來”這個動作非常關鍵,通過寫下來我們才能在頭腦內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梳理清楚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才會不自覺地模擬即將發生的場景。
這些是實際行為發生的“先行組織者”,沒有這些確定性的演練,我們的大腦缺少真切的行動指南。我們做事之前,大腦需要“儀式感”,其實質上是內心歸屬的確認,我們生活中幾乎時時處處都需要“儀式感”,不是嗎?
做可視化的記錄
比如,某件約定的事兒做好以后,在日歷上做出標記,以示自己當下的進展。
這給我們對做好的事起到一個心理確認的功能,由此產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這是真正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這個進展記錄盡可能放到醒目之處,另外也可以通過記日記的方式達到堅持的目的。
本文地址:/xx/293114.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