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中師范大學聯合騰訊教育開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臺
隨著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人們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對疫情的擔心也引發了很多特殊的心理問題:有人稍有不適就疑心自己患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也有人過度擔心疫情發展,還有人因親友感染而處于焦慮痛苦之中。為了疏解各種因疫情而產生的心理緊張,幫助大家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1月31日,在教育部指導下,華中師范大學聯合騰訊教育、騰訊社會研究中心推出了一個面向全社會的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臺。
據了解,這是一個線上服務平臺,人們可以通過電話、線上實時音視頻通話和即時通信(文字聊天)等多種方式進行咨詢。該平臺由騰訊教育提供技術支持,基于騰訊云聯絡中心搭建而成。1月31日早8時咨詢開通,每天開放14小時,至晚10時結束。開放首日上午,平臺接待了100多位求助者,超過一半人來自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于1月23日至1月25日所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公眾行為與態度調查顯示,疫情對武漢、湖北省等重點疫區公眾生活產生了極端影響,公眾對疫情感到擔憂。重點疫區內,35%的受訪者聲稱生活已受到顯著影響,超過了20%的受訪者感受到了高度恐慌情緒。重點疫區內外,感受到恐慌情緒的受訪者占比處在相對一致的較高水平,約為75%。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在1月24日到1月25日所做的社會心態調查顯示,面對疫情,社會情緒的基調是擔憂,其次是恐懼、悲傷和憤怒。有79.3%的受訪者表現出強烈的擔憂,有40.1%的受訪者表現出強烈的恐懼,還有39.6%的受訪者有較強的憤怒。
“在這種情況下,公眾一定程度的恐慌是必然現象。此時的心理援助,不僅僅是在提升個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時,也在幫助個體提高免疫力,因為身心健康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的。同時,我們也在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幫助穩定公眾情緒,避免因為非現實的恐慌造成更大損失。我們的咨詢師一般會通過同理心以及一些情緒穩定技術疏導求助者的情緒;同時,盡可能為他們的現實擔憂提供權威科學的信息?!比A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任志洪說。
任志洪是此次心理援助咨詢師團隊的牽頭人之一。他介紹說,根據目前援助平臺了解到的情況,求助的主要問題有兩類,一類是因為出行限制導致的生活不便帶來的情緒困擾,其中也包括返鄉后被隔離的人群;另一類是對疫情或自身身體狀況的擔憂:一般是擔心自己或者家人感染,或者擔心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這次行動的組織者、華中師范大學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表示,心理援助平臺是心理專業工作者抗擊疫情、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得到教育部的指導支持,同時聯合了多方力量,包括心理學同行和企業協同推進,緊急密切合作,心理學院師生傾情投入,以保證開通服務。
據了解,共有130余位咨詢師志愿參加了此次心理援助。咨詢師以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師生為基礎,華中師大同時聯合中國心理學會和湖北省心理學會等機構進行了招募。由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江光榮帶領的督導小組,負責對咨詢師的督導。心理援助平臺將在疫情防控期間持續開通,并根據社會需要確定開通的天數。
本文地址:/zmyx/36060.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